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承办“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顺利闭幕
由中国光学工程学会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承办的“微纳光学技术与应用交流会”于2017年10月15-18日在苏州西交利物浦国际会议中心成功召开。参会代表400余人,实属国内本领域一次高水准的学术盛会。
大会开幕现场
会议为期三天,大会包括七个分会,主题涵盖微纳光学基础、技术、应用及产业化的全链条方向。旨在搭建一个产学研的平台,使学术和技术融合,技术和应用融合。本次会议主办单位是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和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承办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纳米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和微纳光电子集成技术专家委员会。支持单位是苏州工业园区光电通信产业联盟协会。大会主席苏州大学潘君骅院士、军委科技委吕跃广院士、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出席会议。大会共主席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杨辉所长、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副所长、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周伟敏总师、南京大学陆延青院长出席会议。
合影
16日上午08:30大会正式开幕,由承办单位苏州大学廖良生教授主持大会,吕跃广院士致开幕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秦玉文主任致辞,杨辉所长代表承办单位致辞。
吕跃广院士致辞
秦玉文主任致辞
杨辉所长致辞
大会开幕式后安排九位专家做精彩大会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许祖彦院士、毕勇研究员-激光显示—新一代显示技术;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周伟敏总师-静止轨道薄膜光学成像及微纳加工要求;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微纳光学与硅基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孙洪波教授-飞秒激光3D纳米打印;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杨辉所长、秦华研究员-氮化镓基光电器件研究进展;北京邮电大学任晓敏教授- Novel Understanding of Energy-Level Divergentivity and New Concepts in Quantum Optoelectronics;苏州大学廖良生教授-有机白光照明技术及其应用;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吴汉明总裁-集成电路微纳电子工艺技术推进硅光技术发展。
16日下午16:00至18日中午12:00为分会交流,分会交流主题包括:专题一微纳光子器件与系统,主席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祝宁华副所长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23研究所陈光辉研究员;专题二先进制造中的光学工艺与材料,主席是清华大学孙洪波教授和灿芯创智微电子技术(北京)有限公司吴汉明总裁;专题三传感与成像,主席是电子科技大学饶云江教授和武汉大学徐红星教授;专题四发光与显示,主席是苏州大学陈林森教授、四川大学王琼华教授和北京交通大学滕枫教授;专题五超构材料及柔性光电器件,主席是北京大学周治平教授、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副所长和清华大学冯雪教授;专题六纳异质结构与量子光电子学,主席是北京邮电大学任晓敏教授和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研究员;workshop光电子集成-跨越光电子技术创新的产业化鸿沟,主席是海信宽带多媒体技术公司/山东大学黄卫平教授,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刘圣总经理。经各专题主席和程序委员会专家推荐邀请,本次大会总计共邀请120篇分会专家报告。安排23场报告交流,每场1篇主题报告和4-5篇特邀报告。报告人皆为国内本领域的一线科研工作者,反映出本领域最先进的发展状态,并且报告材料详实、思路清晰,与会代表们非常感兴趣,学习和交流的热情一直持续到第三天会议结束。
分会场交流现场
10月15日晚上19:30-22:30,组织召开了“微纳光学专家工作委员会”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吕跃广院士、秦玉文主任和会议特邀报告专家,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罗先刚副所长主持。会议主题主要是讨论如何将光学的理论和后端的产业贯通。微纳光学不仅是光学领域的前沿研究方向之一,也是目前新型光电子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吕院士和秦主任表示军委科技委和自然基金委对微纳光学这个领域都非常关注和重视。他们提出希望通过一个平台梳理行业发展方向,对领域的整个发展提出一个明确的建议。用一个示范的大工程来牵引,集合优势力量,分好工,发挥各自的长处,这样对整体的应用会有一个大的推进,同时也避免了重复研究。这应该是一个产学研的平台,集聚领域上中下游,形成一个自然的生态圈。由学会搭建这个平台,成立“微纳光学技术及应用产业联盟”,开展的第一项工作即是,组织联盟成员梳理领域的发展方向,最终凝炼形成切实可行的规划纲要文件,为领域的整体发展提供建议。微纳光学将是一个突破的领域,争取到了2030年、2040年可以实现跨越、赶超。
专家工作委员会会议现场
吕院士和秦主任出席会议
罗先刚副所长主持会议